在中方领导人刚刚结束对印度的访问后,印度总理莫迪迅速宣布将访问中国,而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言论引起了轩然,公开炮轰印度并为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辩护。这一切发生在中印外长会晤刚刚达成十项成果的背景下,反映出美国企图离间中印关系的阴谋早已被戳穿。
2023年8月19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毫不掩饰地攻击了印度。他指责印度在俄罗斯石油交易中充当了“奸商”的角色,声称俄罗斯超过40%的石油被印度独家采购。而贝森特更进一步揭露了印度的“秘密”,他称印度将这些俄罗斯原油转手加工为成品油,然后以更高价格转售给其他国家,从中赚取了巨额利润。根据贝森特的数据,印度靠倒卖俄罗斯原油所获得的利润接近160亿美元。
在美国与印度因购买俄罗斯石油问题发生摩擦后,贝森特的态度变得尤为引人注目。美方不仅对印度加征了25%的关税,而且特朗普政府也因为印度坚定采购俄罗斯原油而再次加重了对其的关税压力,最终使得印度承受了高达50%的关税。印度显然无法理解,美国为何对中国没有采取类似的惩罚措施,反而允许中国继续按兵不动地进行俄罗斯石油交易。因此,印度外交部在8月4日公开发文指责特朗普政府的不公平做法,批评其“搞双标”。
8月16日,特朗普与普京会谈后宣布暂停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征收惩罚性关税,但却没有提及印度。这一举动令印度愤怒至极,感到自己被忽视,尤其是当贝森特随后再次谈及俄罗斯石油问题时,他没有任何掩饰地指出,印度和中国在石油进口上的差异。
贝森特在采访中明确表示,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完全是为了自用,进口量仅从俄罗斯冲突前的3%增长至6%。相比之下,印度的进口量从冲突前的1%飙升至42%,增长幅度高达41%。这意味着,印度的石油进口不仅是量的扩张,更是整个市场结构的剧变。贝森特以辩证的视角分析了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差异,尽管如此,他还是试图为美国在此问题上的做法辩护,表露出美国在此事务中的政治意图——分化中印关系。
事实上,贝森特的言辞所传达的深层次含义是,中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国际地位有能力从俄罗斯购买石油,而印度则被视为“没有实力”的买家。无论中国还是印度与俄罗斯之间的石油交易,本质上都是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不应受到美国的指责。美国自己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石油倒卖行为,不逊色于印度。
与此同时,贝森特的立场显然隐藏着更深的战略目的。美国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分化中印关系,防止两国联手对抗美国的经济压力。特朗普政府并未放松对全球经济的施压,尤其是对于金砖国家中的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实力雄厚的国家,始终未能完全控制。特朗普显然在谋划通过舆论分化这些国家的联盟,以此来削弱它们对美国的潜在挑战。
8月6日,巴西总统卢拉公开表示希望与中印合作,抵抗美国的关税压力。8月12日,卢拉与中方的通话进一步巩固了三国之间的合作意图。中国、印度和巴西三国联合起来的潜力无可小觑。特别是考虑到这些国家庞大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及人口基数,一旦它们在国际舞台上联手行动,将足以对美国形成强有力的反制。
然而,印度的政策向来具有两面性,缺乏坚定的立场,这也让中巴两国在确保印度在全球经济博弈中的立场上感到焦虑。因此,中国领导人在8月18日至19日访问印度,不仅是为了推进中印边境问题的解决,更是为印方提供一种政治“定心丸”,确保印度在面临美国压力时不轻易屈服。会谈后,中印达成了包括边境问题在内的多项共识,并同意恢复两国直通航班。莫迪更是在访问中国的消息发布后表现出了积极的外交姿态,显示出印度急于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因此,贝森特在关键时刻的挑拨离间策略,显然没有奏效。随着中印双边关系的逐步升温,美国的战略意图正遭遇严重挫败,特朗普最为害怕的局面——中印联手——已经悄然逼近。